开车打手机真的“伤不起”

[复制链接]
可乐加冰 发表于 2013-6-12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一位客车驾驶人在行车中观看手机,与前方变道的一辆货车追尾相撞,幸好没有造成严重人员伤亡。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进入家庭,五花八门的手机更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通讯工具之一,许多驾驶人甚至将移动电话直接安装在车上,交通、通讯事业的快速发展,带给人们无尽的愉悦和实实在在的便利。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边接电话边开车现象在现实交通中十分常见,据了解:开车打手机造成的交通事故频发,成为仅次于酒后开车的又一大安全问题,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开车打手机的危害是严重的,分析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分散注意力,引发事故。一些领导干部、业务人员和私家车主,驾驶车辆过程中接打电话已是司空见惯;有的年轻男女还一边驾车,一边发短信或上网,让所有看到这些情景的人产生不满和反感,并为他们的行为担心和害怕。二是放慢车速,造成拥堵。绝大多数驾驶人都知道开车打手机属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同时也清楚这一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但一些领导和亲朋好友的电话,很难做到不接听,尤其是工作上或其他重要的事情,更感到不能耽搁。为此,多数驾驶人表示会尽量放慢车速后接听。实际情况恰恰是,不少驾驶人开车上路,最害怕的就是遇到前面车辆的驾驶人接听手机,车子左右摇摆、缓慢前行,后面的车想超超不了,整个车流在前车的影响下只好慢慢前行。要是遇到交通高峰期,人车流动慢会加剧交通拥堵。三是扰乱行车秩序,增大事故风险。据专家研究表明:对于一个人来说,驾驶汽车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而且他同时还要密切观察周边环境,这同样是需要全神贯注的复杂工作。人在开车的时候要同时进行两项复杂工作,大脑已经满负荷运转了。如果在这个时候打电话,负责思维和控制语言系统的大脑额叶部分将“超载”,在这种状态下驾驶车辆,发生车祸的风险会成倍增高。 笔者从交通管理部门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开车打手机现象的激增,驾车接打电话已成为道路交通事故一大隐形杀手。相关资料表明,开车打电话导致事故的风险比通常情况下高出4倍。同时,拨打或者接听手机,还会扰乱和影响到其他车辆的通行,进而加剧路面车辆拥堵,不利于道路的畅通有序。

  要从根本上解决开车打手机问题,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开车打手机的现象十分普遍,开车打手机交通安全问题极为严重,因此,必须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发放宣传材料,展出事故案例图板,播放典型事故案例专题光盘,发送手机提示短信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使广大驾驶人对开车打手机交通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残酷性有一个清醒的、全面的、透彻的认识,以提高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开车不打手机的自觉性,增强此类交通事故的防范能力。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开展提示性管理。开车打手机交通安全问题,是现代文明中的不和谐音符,因此,在管理手段上要注重人性化,在执法过程中讲究工作方法。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先行的方针,突出交通管理的警告、提示手段,告诉开车打手机的交通违法人员,接听手机时的正确方法。譬如:绝对不能在繁华地段,交通路口接打电话;条件允许尽量停车接打电话;接听电话一定要在路面较宽视线较好,人车稀少的情况下;以及放慢车速,有事快说,先告知对方自己正在开车,可以稍后再回电话等办法。通过提示性管理,达到让驾驶人学会正确方法,掌握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措施等,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发生。三是开展专项治理,形成社会共识。开车打手机交通安全问题,成为仅次于酒后开车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开展整治工作的必要性不言而喻。要开展好专项整治行动,可以借鉴整治酒后开车行动的经验,采取“宣传先行,全国联动,形成合力,整体推进”的办法,掀起全国性的宣传、整治高潮,借助部分典型开车打手机的案例,进行全面的、客观的剖析,对整治活动中发现的开车打手机的交通违法现象进行及时曝光,使开车打手机的严重危害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达成社会共识,形成社会化的抵制合力,从而产生最大效应。

  开车打手机,害人又害己。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开车打手机交通安全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交通管理职能部门的积极工作,当然,更需要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的关心、理解与支持。只要我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开车打手机对个人安全、他人安全、大家的安全的严重危害,从而产生行动上的广泛一致,那么,开车打手机交通安全问题就一定能得到根本的解决,我们的交通安全就一定能得到最大保障。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吧
阴小湿大 发表于 2013-6-12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帮顶 嘿嘿
股海河渠 发表于 2013-11-20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zanzanzanzanazz
返回顶部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