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于展:先学做父母 再做好家长

[复制链接]
小石头 发表于 2011-11-10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展,亲子教育专家,合格心理咨询师。举办过近千场家长培训课堂,主持了10届儿童学习能力训练班,义务为上万个家庭的孩子和父母提供亲子教育咨询,让无数孩子重新回到快乐学习的轨道,让无数家长重新认识了“家长”的角色。被孩子们称为“神奇大叔”,被家长们称为最能提供实际帮助的“亲子教育心灵手术师”。著有《先学做父母,再做好家长》、《学习能力总动员—儿童学习能力训练系统》、《神奇的儿童心理》、《幸福通关密码》等亲子教育丛书。
  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家长都承担着教育子女的压力,可没有一所学校,教过我们如何为人父母,几乎每个人都是仓促上阵。从宝宝出生开始,我们就带着满心欢喜和期待盼望着孩子成长。但是,很快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这个曾经给我们带来无数欢乐的孩子不是那样乖了。特别是上了小学三年级后,孩子开始变得不爱学习了,粗心、贪玩甚至逃课等,这些问题开始困扰我们,让我们郁闷烦心,可我们却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我们每天辛苦地把爱100%地给了孩子,却在孩子身上看不到10%的成长,孩子从此成了我们的心病!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孩子真的出了什么问题?
  为此,本栏目就有关问题对亲子教育专家于展老师进行了专访:
  (一)孩子的问题100%是父母的问题
  主持人:当下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扰: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反而越来越不知道如何与孩子交流,越来越纠结孩子的学习,您认为问题出在哪?
  于展:问题就是这些父母还不懂得如何做父母。当今社会绝大多数父母基本上都是在用来自上辈的经验在教育子女。在孩子3岁前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孩子3岁以后,尤其是到了7-12岁这个阶段,父母们才发现问题出现了,有的甚至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时候的父母才开始着急,焦虑、纠结、郁闷是这些父母在子女教养方面的普遍表现。
  孩子没有带着任何错误和偏执来到这个世界中,他们对待生活和学习的一切问题都是从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身上学到的。因此,孩子的问题100%是父母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却在成年人身上,在父母身上,要治孩子的“病”,父母得先“吃药”。
  (二)父母的责任是帮助孩子脱离我们的生活,而成功进入他们自己的生活
  主持人:是啊,您说的这些问题确实在很多父母身上存在。当下,很多父母都感叹“养孩子容易,教育好孩子却很难”,在您看来,什么样的父母才是合格的父母?
  于展:养孩子看似容易,实际学问却很多。因为作为孩子人生的领路人,父母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等都对孩子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要想成为合格的父母,首先要知道为人父母的真正职责是什么,曾经有个教育家说过:父母的责任是帮助孩子脱离我们的生活,而成功进入他们自己的生活。如果子女最终不能成功地进入他们自己的生活,那无疑父母就是失败的!父母培养孩子的过程,本质上讲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合格的父母不仅仅需要必备民主、宽容、平等、明理、耐心的好品质,还应该能认识到自身的种种不足,努力摆脱这些局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反省自己,改善自己,这样才能陪着孩子走上健康、快乐、成功的人生之路。
  主持人:其实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表达爱的方式却各不相同,怎样的表达方式才是最科学合理的呢?
  于展:爱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孩子成长的最大动力是父母的爱。在我的亲子教育实践中,可以看到一种普遍规律,那些严厉甚至苛刻的家长,养育的孩子基本都是缺乏儿童本应具有的活泼性,思维木讷、缺乏自信、说话消极是这些孩子的普遍特点;而那些放纵、迁就的家长养育的孩子,表现出来得却是任性、缺乏规则意识、自我、好动、做事不专注等。许多家庭孩子和父母之间基本没有什么心灵的交流,多是打着“爱”的旗号,行使着家长的权威!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的教育无疑是苍白的、无效的。只有在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前提下,家庭教育才会发挥作用。而从很大程度上看,良好的亲子关系本身就是教育。
  (三)先忙事业后顾孩子是很愚蠢的
  主持人:现在许多年轻父母都嫌自己带孩子麻烦、误事,把小孩交给老人看管,等孩子长大了,再接回家自己看管。您觉得这些年轻父母的做法可行吗?
  于展:俗话说“隔代亲”,老人比父母更溺爱、迁就孩子。从智力发展方面,幼儿和儿童时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但老人事事代办和过度保护的行为,只能让孩子错过智力发展的最佳年龄,甚至阻碍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从性格发展方面,老年人一般喜静不喜动,这样会不自觉地限制孩子的活动,一般多关注孩子的吃穿,却很少和孩子进行心灵交流,孩子长期待在家里,接触新鲜事物和与人交往的机会自然就会少,这样就会导致孩子视野狭小,不敢面对生人,缺乏探索欲和创造力、想象力,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固执、孤独、冷漠、退缩、胆小等性格。从养育观念上,老人的传统育儿观念,经常引起年轻父母的反对,这不仅影响家庭关系,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即便双方教育观点一致,祖辈在经验基础上,很难做到不断更新科学育儿理念,因此“隔代养育”是无法代替“亲子关系”的。
  主持人:在家庭教育中,您认为亲子关系是关键,那如何才能做好亲子关系呢?
  于展:所谓“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亲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养”字,更重要的在于“育”。即不单使其长大,还要使之成才。在子女教育中,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逆反心理”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我发现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苦恼。当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与子女之间却越来越难以沟通。做父母的往往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在绝大多数家庭里,亲子关系比较融洽的阶段是在孩子出生后到孩子上小学前。在这个阶段里,孩子没有学习任务。当孩子上了学,在学习上陆续出现问题后,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就会出现一些麻烦了。其表现是:孩子认为家长不懂他们的心;家长认为孩子不理解父母。在孩子学习这件事上,孩子和家长不能很好地沟通,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和不愉快。这样不但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也给孩子的情感与学习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还会使孩子和家长长期陷入痛苦之中。
  亲子关系是影响孩子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我经常说,孩子的问题100%是家长的问题,家长变,孩子变!要想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我个人以为作为家长可从以下五点做些尝试:一是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二是要引导孩子去体验生活,三是要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四是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五是要耐心倾听平等交流。
  (四) 学习的兴趣来自家长的不断认可与鼓励
  主持人:做父母的都很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学习兴趣,您认为做父母应该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呢?
  于展:这个问题确实困扰着很多家长。在知道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之前,我们要知道一个基本原理。
  主持人:什么原理呢?
  于展:为什么人会持续地钻研一件事?
  主持人:应该是对这件事有极大的兴趣吧。
  于展:那么,兴趣是如何产生的呢?
  主持人:兴趣来自好奇心。
  于展:对,兴趣产生的前提首先是好奇心的驱动,好奇心促使人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如果被周围的人认可,这种探索就会促进好奇心增强,随之又会继续探索,探索后如果又被鼓励与认可,如此往复,时间一久,人就会对这件事产生兴趣。同样的道理,孩子在最开始往往对学习是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只是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当遇到了困难,出现了转移注意力的情况时,这时很多父母往往不顾孩子的感受,逼迫孩子去学习,于是孩子被迫回到对学习的不良体验上,这样时间一久,孩子自然就对学习不再有兴趣了。有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最有意志力,其实出类拔萃的孩子绝不是靠意志力来学习的。孩子晚上看书看到一两点钟,是因为有兴趣看,不想睡觉,也不觉得累。如果孩子没有兴趣,单凭意志力,是断然做不到的!因此,要想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家长在孩子学习方面要给予足够和及时的认可与鼓励,无论孩子的成绩如何,都不能有任何责骂、嘲笑的举动。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时,更要耐心地帮助孩子,并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孩子在学习上的优势。唯有如此,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
  (五)学习能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主持人:你是希望家长把精力少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多放在培养孩子习惯和学习能力上。但家长的功利是有现实原因的,比如,孩子考不上好大学,他的前途就很可能不如别人。
  于展:父母都希望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可是很多父母并不知道孩子学习成绩优异以及热爱学习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科学研究表明,0-12岁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大脑的感觉统合系统和学习能力是影响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感觉统合系统的完善在6岁前基本完成。它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而所谓的学习能力就是指人获取与运用知识,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听、说、读、写、算、思维等诸多能力的综合体现,这种能力一旦成形,就会伴随我们一生,并影响我们一生。 因此,学习能力是决定最终学习结果与成绩的最主要因素。
  但遗憾的是,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2-3岁时就开始为孩子准备了各种认字和算术甚至英语的教材,他们认为孩子越早认字,认识的字越多越好。这是个很可怕的误区!还有一些小学生的家长,盲目给孩子报各种补习、培优班,填鸭般地逼迫孩子学习更多知识,而忽视最关键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错过了最佳的训练时期!孩子最终在家长这种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的心态下丧失本有的天分和对学习的兴趣也就不足为奇了。
  (六)做合格的家长没有捷径可走
  主持人:如今很多家长开始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但基本上是通过看一些家庭教育案例多的书从中寻找“绝招”,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于展:家庭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学问,绝对没有捷径和绝招。每个家长都应当认识到,虽然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但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却是不变的。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虽然是同样的问题,但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不一样,解决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家长们应端正自己的心态,保持清醒头脑,不要急功近利,应该静下心来,把教育基本理论和规律认真了解一下,好好学习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然后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好好研究自己的孩子,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以及智力特征,恰如其分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规律、理论去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科学地正确地培养自己的孩子。
  主持人:听说您最近就要出版一本关于如何做父母的书和一套帮助孩子训练学习能力的教材,我们大家都很期待,您可以简单谈谈这本书和这套训练教材的内容吗?
  于展:是的,在我的亲子教育经历中,我发现很多父母缺乏一些对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说实话,每当家长带着孩子来找我咨询,我都要去重复一遍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于是应广大父母的要求我就写了《先学做父母,再做好家长》这本书,其目的就是告诉广大家长一些家庭教育中必须要了解的基本知识,让家长看了后能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找到合适自己家庭的教养模式。另外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我还特意编写和制作了一套让孩子容易接受的由动画形式组成的《学习能力总动员-儿童学习能力训练系统》,目的就是尽可能给家长提供一个切实可行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的训练工具。
  主持人: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最后,衷心地期望您的新书和训练软件能帮助到更多的家长和孩子。
  采访感言
  于展老师真是一位很有实力的亲子教育专家,既把家庭教育的道理说得那么清楚、明白,让人啧啧称道,又把具体的方式、方法说得那么详尽、透彻,让人一看就知道怎么去办。
  当前,家庭教育确实是一个很现实、很迫切、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有人说,中国的孩子很累,中国的父母更累。因为他们只有一个孩子,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长们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他们设计好了人生。不幸的是,在中国作为经验来传承的家庭教育,今天的父母并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为孩子设计好的人生计划,很有可能是自以为是的凭空规划。其结果可能是,父母使的力气越大,孩子受的罪越多,偏离正常发展轨迹的可能性也越大。每个人都曾为人子女,每个人大都会为人父母。为了孩子,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作为父母,我们够格吗?当我们责骂孩子不听话,不爱学习时,我们自己是否做好了榜样?当我们指责学校教育有问题时,我们是否意识到很多问题其实出在自己身上?
相关图片
  
返回顶部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