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mysky 发表于 2017-3-14 21:25

关于临沂市罗庄朱陈村历史上十八眼井的故事

关于朱陈的采煤业,还流传着一个十八眼井的故事。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朱陈村出了一个人,叫周登民(即,凡宗武-----作者注)。这人对开矿很熟悉,知道朱陈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下决心开采。他之所以敢下这样的决心,有如下原因:第一,自古以来这里就出煤炭出铁砂,唐朝的大将尉迟敬德、明朝的九千岁魏忠贤都在这里开过矿:民国时期的济宁人潘馥等,也来这里开过矿,他们大都成功了。其次,古代采矿技术落后,他们所开采的煤层比较浅,估计这里的煤层不会很深,现在技术条件好多了,成功的可能性很大:第三,这里出产的煤炭可以就地销售,不需运费。朱陈一带既有碗窑、砂壶窑,需要大量的煤,附近的傅庄有冶铁,湖西崖烧制瓷缸,也都需要煤炭。还有,官府烤火取暖,老百姓中的殷实人家,也需要煤炭。http://p1.pstatp.com/large/191b0002b8688e00d264周宗武把打井开煤窑的想法告诉了他父亲,希望老人家能够支持他,可是老人一听儿子要开煤矿,大惊失色,眼睛一翻,没气了!老人家之所以被儿子的想法吓死,是因为他深知那是一个足以让周家倾家荡产的、疯狂的、胡思乱想的坏主意,好好过日子的人不会想做这种营生的。开煤矿,利益虽然大,但是风险也很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烧钱。开煤矿,当时来访渊性个投资的无底洞,一般家底,绝不敢动这个念头。唐朝的尉迟恭是皇家的“国防部长”啊,当然有钱:明朝的九千岁魏忠贤,那是个多有钱的主儿,富可敌国啊!还有那个济宁人,煤都打出来了,却不得不中上了日进斗金的生意,为什么?十有八九是因为缺乏后续资金,功亏一篑,所以失败了。再说,清末民初,社会动荡,很多事非人力可为,凡打算安稳过日子的,没有谁敢起这个意的。老头子一听儿子要开煤窑'一个最简单的推论就是:周家完了!所以,老头子吓死了。事情基本如老人家所预料的,周登民一直打了十八眼井,依然没有看见一星半点煤炭,希望好像肥皂泡,一个个地破灭了。这时候,周家的钱已经基本烧完,不肯认输的周登民先生开始四处借债,答应将来加倍偿还。可是,商业活动,特别是和金融有关的活动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没有几个愿意雪中送炭 j的。把大宗的金钱投入到一个没有希望或者说看不见希望的行当,风险确实太大了。大把金钱打了水漂,到时候姓周的破产了,找谁要去?最后,周登民只从几个并不富裕的亲友邻居中借到一点钱,而那些平时要好的富人此时却一毛不拔。他不能埋怨任何人,自己拿的主意,只能自作自受。一筐一筐的土石被挖出来,就是看不见煤,被人称之为黑色金子的东西,依然深藏不露。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时间如流水,花钱如流水,资金支持后继乏力,希望如游丝一缕,何其渺茫!再后来,没有一个人还相信他能打出煤来了,连开初支持他的都说不行,有人嘲笑他异想天开,有人说他不自量力。最后,他连工人的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很多人离开了工地,掘进完全停下来。为了刺激工人的积极性,周登民发出号召:“将来我要用一筐铜板换现在的一筐土!”

善良女人 发表于 2017-3-14 21:26

沙发我没有,板凳我没有,地板也没有,只好站在后面排队支持!

蓝木偶 发表于 2017-3-16 12:35

我也顶起出售广告位

偿命百岁 发表于 2017-3-18 18:46

支持楼主,临沂好伙伴……

囡囚 发表于 2017-3-18 19:06

既生瑜何生亮,世上有楼主这样的高人,某怎敢攀比,回个帖灰溜溜的闪人咯!

依然饭特浠 发表于 2017-3-20 15:02

是爷们的娘们的都帮顶!大力支持

做个低调孩纸 发表于 2017-3-20 16:34

楼主的RP我还是信得过的,这样的RP该当有不错的人气才是,我来加点人气!

呼呼大睡猪小弟 发表于 2017-3-20 20:50

支持沂蒙论坛,为楼主点个赞!!

萝卜兔 发表于 2017-3-20 21:10

鄙视楼下的顶帖没我快,哈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临沂市罗庄朱陈村历史上十八眼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