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蒙山 发表于 2016-12-11 09:25

蒙山前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奠基人——刘次恭

蒙山前红色根据地的概念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以山东的蒙山山脉为依托,创建了蒙山前红色根据地,这块根据地最早从1938年重建中共费县县委为起源,在此基础上先后成立了费北县、费南县、费东县、白彦县、温河县、蒙山县、费县、平邑县等或同时存在或前后继承的县级红色政权,共同组成了沂蒙山红色革命根据地最为核心的区域。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08/cea4875eccf84990a512a9e90dea0a1e_th.jpg  抗日战争爆发前,蒙山以南广大的区域隶属于国民政府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费县,这里曾经是一片贫穷落后的地区,据说过去山东九州十府一百单八县,费县排名倒数第二;这里也是一片民风淳朴的地区,世代耕耘于此的百姓与严酷的自然环境斗争了几个世纪。  最早提出建立蒙山前根据地的是时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3月,中共山东省委率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抵达蒙山万寿宫一带,之后省委召集当地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会上,省委决定重建中共费县工作委员会(费县县委的前身),省委书记黎玉在会上做了《形势与任务》的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在蒙山“建立以山区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08/7dc3e0ee8bdd4b359c6a81bc4369ab3c_th.jpg  在随后召开的费县工委第一次会议上,费县工委将黎玉书记关于建立根据地的指示具体细化,做出了“创建西起白马关,东至紫荆关蒙山前抗日根据地”(白马关和紫荆关为蒙山重要关隘)的决定。  中共山东省委和蒙山当地党组织关于创建蒙山前抗日根据地的想法得到党中央、毛主席的大力支持。1938年4月,蒙山当地共产党员高锡贵护送省委书记黎玉抵达延安,黎玉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了山东发动武装起义、开展游击战争的情况,在听完高锡贵对蒙山前一带地理环境、群众基础和党组织活动情况的汇报后,毛主席高兴地说,“好哇,大水养大鱼嘛”,充分肯定了建立蒙山前抗日根据地的想法。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08/a509bf2587084c269e99d126393ef936_th.jpg  随后,党中央、毛主席派郭洪涛带一批干部来山东,并将山东省委扩建为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郭洪涛任边区省委书记。  不到一年的时间,从非党爱国青年到县委书记的华丽转变:历史选择了刘次恭  1938年,日本侵略者入侵山东,临沂、费县等地先后陷落,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蒙山前一带形成了日军、伪军、国民党流亡武装、土匪、封建会道门、地主士绅武装并存的错综复杂的局面。  1938年7月,中共费县工作委员会升级为费县县委,应该说,无论是费县工委还是升级后的费县县委,在当时复杂的斗争局面下做出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正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创建根据地的首要任务无疑是发动群众、建立由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费县县委在这方面落在了兄弟地区的后面。正是在这个背景下,1938年11月上旬,省委决定调整费县县委班子,一位30岁的当地人成为新的费县县委书记,他的名字叫——刘次恭。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08/296b813c6a4344808ac50a4a0b758dbf_th.jpg  刘次恭,1908年出生于山东省平邑县地方镇,又名刘雨宽,1924年,16岁的刘次恭考入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今曲阜师范大学前身)学习。刘次恭在二师学习期间,二师进步学生组织演出了反封建历史剧《子见南子》,之后受到封建反动势力的镇压,引发了轰动全国的“子见南子案”,年轻的刘次恭思想上受到巨大冲击,开始接受进步思想。  自省立二师毕业后,刘次恭从事教师工作,辗转单县、济宁、费县、临沂、掖县、昌乐等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眼见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刘次恭毅然决定脱下长衫,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他主动找到中共临沂特别支部负责人韩去非同志,受其委托,刘次恭于1937年10月在兰陵一带组织抗日武装。  1938年2月,刘次恭等人准备到蒙阴县组织活动,路经家乡地方镇时,听说省委正在蒙山前活动,刘次恭决定留在家乡,与本村赵光、王力生、王依群、时克一起组织抗日宣传队。3月初,在韩去非的介绍下,刘次恭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刘次恭又介绍时克等人入党,并成立了地方镇党支部,刘次恭任党支部书记。  由于蒙山前一带文化落后,当地百姓对教书先生历来都很敬重,刘次恭在地方镇迅速树立了威望,不少百姓都说,“人家(刘次恭)有学问,见多识广,人品又好,说话在理”,地方镇党的群众工作取得明显效果。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08/0b4cbe251e4946d0b9559180241cc5ff.jpg  1938年8月,中共苏鲁豫皖省委和四支队北上路过地方街时,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住宿、给养安排的非常妥当,数百人自动到街南门欢迎队伍的到来,军民联欢、气氛热烈,俨然一片“老根据”的盛况。省委书记郭洪涛对刘次恭的工作十分认可,亲自写信给费县县委,提拔刘次恭为县委民运部长,之后10月初,刘次恭又转任费县宣传部长的职务。  1938年12月,刘次恭正式接任中共费县县委书记。  刘次恭能够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从一名非党爱国青年到中共党员再到县委的部长最后到县委书记的华丽转变,其超强的发动和组织群众的能力无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更为关键的,是他对党的事业的信念和忠诚。1938年3月初刘次恭入党后,由于介绍其入党的韩去非同志没有直接与省委取得联系,导致刘次恭的党员身份并没有得到认可,但是在此后近3个月的时间里,刘次恭一直抱着极大的热忱继续工作,直到当年的6月份,刘次恭的党员身份才得以恢复。  “枪杆子里出政权”——组建蒙山前抗日武装力量  除了做好群众工作,刘次恭深刻意识到,如果要达到抗日救国的目的,必须要建立一支由中国共产党亲自领导的革命武装队伍。  早在刘次恭正式担任费县县委书记之前的1938年10月下旬,刘次恭以地方乡李鹤轩自卫团为基础,发动地方周边党员和爱国青年组建了一支近百人的武装队伍,不久之后,这个武装力量被命名为“八路军费县抗日游击第一大队”,由李鹤轩任大队长,刘次恭任政委。由于在这支队伍里,中共党员占较大多数,所以这支部队是抗战爆发后在蒙山前诞生的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武装力量。  第一大队成立不久,12月10日,日、伪军二三百人东犯费县城,路经地方镇时恰逢地方街大集,为了保护群众,面对敌强我弱的局面,第一大队十几名队员以“亮剑精神”主动伏击日军,打响了蒙山前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抗击日军的第一枪,为蒙山前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树立了信心。  不仅如此,组建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地方武装更大的意义在于,为后来进入蒙山作战的八路军正规部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1940年11月,这支由刘次恭亲自组建的抗日武装升级编入八路军115师686团1营,成为蒙山前第一支升格为正规八路军的地方武装。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08/80e9acc44c8242bca3a016e3c7796752_th.jpg  除了亲自组建“八路军费县抗日游击第一大队”,刘次恭在担任费县县委民运部长期间,还曾经被派往上冶乡做原国民党上冶乡乡长马鸿祥的工作,在刘次恭的帮助下,马鸿祥组建了“人民抗日自卫团”,后改编为“八路军费县抗日游击第八大队”,马鸿祥本人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马鸿祥与刘次恭搭档先后担任费北县、蒙山县县长,成为刘次恭并肩战斗的老战友。  刘次恭担任费县县委书记之后,在刘次恭的带领下,截至1939年春,八路军费县第二、三、四、五、六抗日游击大队纷纷成立,蒙山前群众性武装抗日形势初步形成,这为创建蒙山前抗日根据地提供了武装保障,也为日后八路军正规军115师进入蒙山前战斗创造了良好的群众武装基础。  自1939年5月开始,八路军115师部队先后进入蒙山前,为了帮助费县县委提升地方武装作战水平,115师代师长陈光派八路军115师东进支队前梯队司令员彭雄参加费县县委并兼任军事部长,统一领导全县武装,刘次恭全力配合彭雄改编全县13个游击大队,全县武装力量迅速发展到2000多人、枪1500多支。此后,八路军主力部队和费县地方武装联合作战、紧密配合,四处打击日伪军、国民党顽固派和地方反动会道门武装,蒙山前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  1940年6月,随着蒙山前抗日根据地的不断扩大,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战斗需要,根据中共山东省委指示,将费县以滋临公路为界划分为费北县和费南县,刘次恭任费北县县委书记。1941年7月,刘次恭调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习,暂时离开了与他奋战三年的战友们。  抗战最艰苦的岁月:“支援一个营的兵力,也不如让刘次恭回县继续领导费北工作!”  包括蒙山前在内的整个沂蒙山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壮大引起了日本侵略者的恐慌,1941年11月,驻山东日军集中了日伪军5万重兵对整个沂蒙山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在这次扫荡中,日军实施了灭绝人性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同时为了阻断南北交通,把中共建立的鲁南、鲁中两大战略区完全分割开,日军在扫荡结束后,沿蒙山设立了30多个据点,封锁蒙山、推行伪化、实行保甲制。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08/7ea84a3b00f04e6894ceb2362b1e46f8_th.jpg  由于日军的封锁,在之后三年多的时间里,费北县成为蒙山前对敌斗争的最前沿,同时也是最艰苦的地方,以1944年12月为例,当时费北县统计的党员人数为848人,与此同时的费南县的党员人数为3678人,而在此之前,费北县统计的党员人数甚至不足500人。  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费北县的同志们急切盼望他们的老书记刘次恭能早日归来主持工作,当时的县委组织部长张振华同志甚至向上级领导同志说,“支援一个营的兵力,也不如让刘次恭回县继续领导费北工作!”在费北党员和群众的强烈请求下,1942年6月,刘次恭回到费北县继续担任县委书记,与此同时,马鸿祥任费北县县长。  刘次恭刚刚返回费北的时候,面临着极其困难的局面,被封锁在蒙山里的他们得不到八路军主力部队的支持,甚至吃的粮食都要趁夜间到山下村庄背回山里去。刘次恭虽然身体有病,但是仍然亲自带领干部冒险到敌占区背粮。  刘次恭以身作则的精神迅速稳定了费北县干部和群众的军心,之后刘次恭提出了抛弃单纯依靠主力部队思想,积极建立县、区地方武装,开展反“封锁”、反“蚕食”斗争的指导思想,在刘次恭的组织下,费北县大队(独立营)、“特工队”、“武工队”先后成立,这些队伍虽然人数不多,也不能立刻冲破敌人对蒙山的封锁,但是却将围困蒙山的日伪军扰的昼夜不安。  在使用军事手段积极打击敌人的同时,刘次恭又采取了分化、争取伪军的政治攻略,为此,县委专门成立了敌工部,通过伪军家属、打入伪军内部等多种方式向伪军传递信息,告诉伪军干好事的记红点,干坏事的记黑点,以后算总账。  在刘次恭领导的费北县委长期持续的军事、政治双重攻势下,很多封锁蒙山的伪军开始动摇分化,费北县武工队通过这些伪军的封锁线的时候,这些伪军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武工队队员走远之后,他们才象征性的放几声空枪,然后凭子弹壳再到上司那里领子弹。有的伪军认识刘次恭,当刘次恭经过他们封锁线的时候,他们干脆连空枪也不放了,直接摆摆手就让刘次恭通过。  经过3年多艰苦卓绝的斗争,1945年5月,费北全境解放,当月,为了纪念在抗战中牺牲的烈士,在刘次恭的主持下,在蒙山前柏林镇前贯庄村东200米,一座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竣工,记录了刘次恭和他的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峥嵘岁月。  “自己的大门自己看,自己的队伍自己干”:刘次恭30天动员3470人参军  抗战胜利后,刘次恭率领费北县干部群众投入到恢复生产、重建党组织建设的工作中。截止1945年12月,费北县党员人数迅速壮大到3226人,与此同时,费县(1943年12月费南县改名为费县)党员人数为3229人。  1945年10月,上级决定将费北县和费东县合并,成立蒙山县,任命刘次恭为蒙山县首任县委书记,马鸿祥为蒙山县首任县长。经过近两个月紧锣密鼓的筹备,1946年1月,蒙山县正式成立。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指使日伪蒙山区剿共司令马奉刚潜入沂蒙山区发动军事暴动。根据上级指示,1946年9月初,刘次恭和马鸿祥领导蒙山县委县政府通过精密组织,将特务头子马奉刚、吴佃文逮捕归案,一举粉碎了国民党在沂蒙山区最大的潜伏匪特组织,为此,山东省政府发布命令,表扬刘次恭、马鸿祥等有功人员。  国民党挑起内战后,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刘次恭领导蒙山县委掀起参军热潮,1946年11月6日,刘次恭提出“自己的大门自己看,自己的队伍自己干”的参军口号,仅仅30天,蒙山县全县就有3470名青年报名参军,通过此次蒙山县参军大动员,刘次恭再次展现出自己超强的群众组织能力。解放战争前两年,蒙山县共有704个村子不到39万人,参军参战的青壮年就有43594人。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08/d1b14d90e6ce4290b925134a1dd0e757_th.jpg  除了动员蒙山青年直接参军,在刘次恭的领导下,蒙山县于1947年1月组织了规模庞大的支前队伍,刘次恭将这支1200人的支前队伍命名为“蒙山第一子弟兵团”,象征着蒙山群众与解放军的鱼水之情。当年6月,刘次恭再次组织了2600人的“蒙山第二子弟兵团”支援前线。这两支队伍成立后,随主力部队转战各地,先后参加了兖州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上海、杭州战役。与此同时,刘次恭还在全县发动支前活动,为部队提供粮草供给、做军鞋,全县参与支前群众达2万多人。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08/a79303ca9bb547de9b0a9fc66fe186b3_th.jpg  1947年4月,国民党集中重兵45万人针对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4月15日,蒙山县局势紧张,5月下旬,蒙山县9区全部沦陷。按照上级的指示,刘次恭和马鸿祥先将县里的老弱病残群众和家属转移到滨海区,之后毅然率领只有百余人的县武工队返回蒙山开展游击斗争,他们出其不意打击敌人,铲除了不少反动乡长、保长、地头蛇和恶霸,与此同时,县武工队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县武装部长时俊等人先后壮烈牺牲。  截止1947年年底,在主力部队的帮助下,刘次恭和马鸿祥率领蒙山地方武装获得敌后对敌斗争的胜利。12月25日,在蒙山前岳家村,一场6000多人参加的坚持蒙山敌后斗争殉难烈士追悼大会召开,刘次恭亲自为牺牲的战友致悼词。  “大山里走出来的城市管理者”:刘次恭将自己的后半生奉献给新中国的城市管理事业  解放战争后期,刘次恭遵照上级指示离开为之奉献了前半生的蒙山,转入城市工作,先后在济南、上海两个大城市先后担任区委书记等职务,将自己的后半生奉献给心中国的城市管理事业。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刘次恭调任济南特别市第八区(位于今济南市天桥区)区委书记。  1949年初,刘次恭随南下干部纵队济南大队到上海市,5月27日,刘次恭任上海市提篮桥区(位于今上海虹口区)接管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次恭成为当时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在全上海范围内任命的20名接管委员之一。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08/ec6c918a001d4ede9219f26ae303ce7b.jpg  1949年9月,刘次恭转任上海常熟区(位于今上海徐汇区)接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0年7月,刘次恭任上海常熟区区长,不久担任常熟区委书记。1952年8月,刘次恭不再兼担任常熟区区长。1956年3月,上海常熟区与徐汇区合并为新的徐汇区,刘次恭不再担任常熟区委书记。  1956年7月,刘次恭任上海市监察局副局长。1959年5月,刘次恭任新成立的上海市气象局局长兼上海气象台台长,同年11月,刘次恭任上海市气象局党组书记。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1967年2月,上海气象局系统“造反派”联合召开非法夺权大会,刘次恭被非法夺取局长兼局党组书记职务,之后刘次恭遭受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于1971年在上海病逝,享年63岁。  参考资料:  1、《中共费县党史大事记》(1948年8月至1949年10月)  2、《中共平邑县党史大事记》(1928—1949)  3、《上海虹口区志》、《上海徐汇区志》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4、《蒙阳烽火》之《我们怀念刘次恭同志——原费北部分老同志访谈记》王燕;  《费北工作琐忆》刘胜泉  5、部分网络资料  特别感谢孙启鸿提供部分参考资料。

小米饭灬 发表于 2016-12-11 09:25

楼主的帖,我只能无条件的支持!

脱衣不脱心 发表于 2016-12-12 09:51

是爷们的娘们的都帮顶!大力支持

调皮旳贝壳 发表于 2016-12-13 09:39

有成功心态者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

朕射你无罪 发表于 2016-12-13 14:45

这么强,支持楼主,佩服

中暑山庄 发表于 2016-12-14 11:10

好帖必须得顶起

非洲小白脸 发表于 2016-12-15 19:34

有成功心态者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

我是妖怪 发表于 2016-12-16 14:28

好帖必须得顶起

不吵不闹不炫耀 发表于 2016-12-17 10:05

想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见到这样的帖子也自觉汗颜,哎,这样的帖子,我只看一遍,便铭记于心,怎么说好呢?不敢班门弄斧,只好快速回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蒙山前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奠基人——刘次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