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mysky 发表于 2016-3-1 01:59

平邑竟然出过这么多名人?

仲由(前542~前481)字子路,亦称季路,春秋鲁国卞之野人(今仲村镇)。子路性情刚直,好勇尚武,不拘礼仪,曾陵暴过孔子。孔子对他启发诱导,设礼以教,子路接受孔子的劝导,请为弟子,成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子路做过鲁国大夫季康子的家臣。季氏将伐颛臾,子路、冉有将此事告诉孔子。孔子反对讨伐,批评他们不加劝阻是没尽到责任。后来子路做卫国孔悝的蒲邑大夫,任内开挖沟渠,救穷济贫,政绩突出,辖域大治。孔子过之,三称其善。子路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孔子说:“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性至孝,有为母百里负米的故事,被元朝郭居敬列入“二十四孝”。公元前481年,卫国内乱,孔悝被劫,子路临危不惧,冒死冲进卫国国都救援孔悝,混战中被壶所杀。公元72年(汉永平十五年),始于曲阜孔庙从祀孔子。739年(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卫侯”。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河内公”。1267年(宋咸淳三年)进封为“卫公”。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明代仲村有仲子祠,祠内有仲子故里碑。

seemysky 发表于 2016-3-1 02:00

曾点字子晰,亦称曾晰、曾,春秋时期鲁国武城(今魏庄乡南武城)人。生卒年月不详。曾参之父,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与颜回之父颜无繇、孟子之父孟孙激等并祀于曲阜孔庙后部的崇圣祠。《论语》载他和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谈个人志趣时,他“铿”然一声,停止鼓瑟,说暮春时节,换上春装,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带上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歌回来。孔子听后大加赞赏,喟然叹曰:你和我想的一样!鲁国大夫季武子死,曾点吊唁“倚其门而歌”,被称为鲁之狂士。739年(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宿伯”。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莱芜侯”。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曾氏”。曾点墓在其故里南武城。曾参(前505-前432年)字子舆,孔子弟子,春秋末战国初鲁国武城(今魏庄乡南武城)人。曾参的先祖是夏帝杼仲子曲烈,西周初受封于曾。公元前567年曾国被莒国所灭,当时的曾世子巫率众西逃鲁国,定居武城。为纪念故国,他们把曾字右边的“邑”字去掉,改成“曾”字作为家族的姓氏。曾参是巫的曾孙,此时曾氏家族已经败落。曾参少年时打柴种地,“衣弊衣以耕”,16岁开始拜孔子为师,因学习勤奋,刻苦努力,成绩突出,很快受到孔子重视。孔子认为曾参忠厚老实,能忠实地继承自己的思想,便将“中庸”和“为孝”的道理传授给他。曾参小孔子46岁,他跟孔子学习时孔子的思想学说已日趋成熟。孔子死后,曾参根据老师生前的传授,加上自己的理解,编著《大学》、《孝经》两本书,被封建社会统治者列为儒家经典。曾参仕于莒,“得粟三秉”,做过小官,后“南游于楚,得官尊焉”。以后齐国想迎以为相,楚国想迎以为令尹,晋国想迎以为上卿,他一概不就,专心致力于儒家学说和天文历数等研究,并收徒讲学,宣传自己的主张。曾参的弟子有七十多个,吴起就是其中的一人。他把孔子思想的核心中庸之道传授给子思,子思再传孟子,形成儒家重要的“曾子子思孟子学派”,后世尊曾参为宗圣,与孔子(至圣)、孟子(亚圣)、颜子(复圣)合称四圣。

seemysky 发表于 2016-3-1 02:00

澹台灭明 字子羽,春秋时期鲁国武城(今属平邑县)人,为孔子门徒72贤人之一。他以为人正派、刚烈、博学、门徒众多而被誉为鲁之名士。《论语·雍也篇》记载了一段子游与孔子的对话,从中可见澹台灭明的君子之风。一次,孔子到武城。当他问做了武城宰的弟子子游遇到过什么人才时,子游说:“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尚至于偃之室也。”《大戴礼·五帝礼》载。澹台灭明投师孔子门下,孔子见他相貌丑陋而不愿收其为徒。因有碍于自己“有教无类”的主张,勉强收为弟子。后发现澹台灭明品德高尚、学风端正,于是感慨地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澹台灭明听从孔子的教诲,刻苦学习,并加强自身修养,终于学有所成,跻身于当时的知名学者之列。他到吴国讲学时,其门徒达300之众,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一代名师。澹台灭明重义轻财。据《括地志》记载:一次,澹台灭明身带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渡河,舟至河心,忽有两蛟从波涛中跃出,对渡船成夹击之势,欲夺宝玉。澹台灭明气愤地说:“吾可以义求,不可以力劫。”遂挥剑斩二蛟于河内,并将宝玉投入水中,以示自己毫无吝啬之意。他的“宁让钱,不让言”品德数千年盛行于齐鲁大地。澹台灭明去世后,其弟子将他安葬于武城故里(今平邑县魏庄乡土桥村西300米处)。儒家传人将他列于曲阜孔庙大成殿前西庑内从祀孔子。明天启四年(1624年),在费县关阳司建2贤祠,主祀曾参、子游。清乾隆三年(1766年),关阳司巡检胡世祚将澹台灭明由从祀改为主祀,并将两贤祠更名为三贤祠。清嘉靖十三年(1808年),粮道孙星衍将钱泳手书墓碑一座立于澹台灭明墓前。

seemysky 发表于 2016-3-1 02:00

原宪(前515~?)字子思,孔子弟子,今仲村镇南屯人。原宪出身贫寒,个性狷介,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孔子为鲁司寇时,曾做过孔子的家臣,孔子给他九百斛的俸禄,他推辞不要。孔子死后,原宪隐居卫国,茅屋瓦牖,粗茶淡饭,生活极为清苦。一次,子贡高车驷马,拜访原宪。原宪衣着破烂,出来迎接。子贡问:“夫子岂病乎?”原宪回答说:“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听后非常羞愧地走了。唐朝人吴筠有《咏原宪子》诗:“原生何淡漠,观妙自怡性。蓬户常晏如,弦歌乐天命。无财方是贫,有道固非病。木赐钦高风,退惭车马盛。”原宪为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从祀孔子于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之东庑内。其故里因靠近南武阳城,南武阳城亦名原宪城。城北武山擂鼓台,传为原宪墓。 羊祜(221~278)字叔子,晋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泰山郡南城(今魏庄乡南武城)人。羊祜出身名门世家,其祖父羊续为汉南阳太守,父羊道曾任上党太守,前母是孔融之女,生母是蔡邕(伯喈)之女。姐姐羊徽瑜是司马师(司马懿的长子)之妻,后追尊为景献皇后,其堂弟羊、羊瑾,堂侄羊玄之,堂孙女羊献容(晋惠帝之皇后)、堂孙羊曼等人,《晋书》皆有传。魏末,羊祜历任中书侍郎、秘书监、相国从事中郎等职。269年(泰始五年),司马炎(晋武帝)称帝后,羊祜升任尚书左仆射、卫将军。出任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

seemysky 发表于 2016-3-1 02:00

羊祜 (221~278) 字叔子,晋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泰山郡南城(今平邑)人。出身名门世家,其祖父为汉南阳太 守,父曾任上党太守,前母是孔融之女,生母是蔡邕(伯喈)之女。姐姐羊徽瑜是司马师(司马懿的长子)之妻,后追尊为景献皇后。魏末,羊祜历任中书侍郎、秘书监、相国从事中郎等职。269年(泰始五年),司马炎(晋武帝)称帝后,羊祜升任 尚书左仆射、卫将军。出任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羊祜在政治上以清德令誉闻名于世。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时 人称他“文为辞宗,行为世表”。著有《老子传》2卷、文集2卷 传世。

seemysky 发表于 2016-3-1 02:00

羊欣 (359~432) 字敬元,东晋、南朝宋时著名书法家,泰山郡 南城(今平邑)人。其父为乌程令,12岁随父在任所生活。由于献之亲授以笔法,不时指教,羊欣的书法更为精进,以至成名。羊欣生性清默,无竞于人,不附权贵,淡泊仕进。会稽王世子元 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东晋桓玄辅政时,欣历任平西参军、楚台 殿中郎等职,后称病自免,屏居里巷10余年不出。南朝宋任其为新安太守,前后凡13年,其间游山玩水,自得其乐。复称病辞归,南朝宋授 以中散大夫官衔。其善真书,梁朝沈约称道为“献之之后,可以独步”,故有 “买王得羊,不失所望”之说。刘宋之世,羊欣的真书,孔琳之的草书,萧思话的行书,范晔的篆书,号称“四妙”。 羊欣素好黄老之学,兼善医术,撰有药方10卷。

seemysky 发表于 2016-3-1 02:00

左宝贵 (1837~1894) 字冠廷,平邑县地方镇人,回族。幼年时父母双亡,生活艰难,1856年(清咸丰6年)携其弟宝贤、宝清流浪江南,后投效军营,开始了戎马生涯,因功叠次提升,历任千总、游击、副将、广东高州镇总兵等职,并以提督记名。左宝贵治军严肃,重文士,爱材勇,有奇技异能者,辄罗致麾下。功不吝赏,罚不私刑,士乐为用。清政府先后奖给其六品 军功,颁赏奖武金牌、白玉翎管、白玉搬指、大小荷包,赐予铿色巴 图鲁勇号,赏穿黄马褂,头品顶戴,赏戴双眼花翎,封建威将军。1894年7月,日本发动侵朝战争,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要求出兵支援,调左宝贵率军入驻平壤。左宝贵誓与平壤共存亡,慷慨陈词:“若辈惜死可自去,此城为吾冢矣!”9月15日清晨,日军对平壤发起总攻,左宝贵指挥部下奋力反击,身穿清廷赐给的黄马褂及顶戴,立于城头,亲自督战。部下见主帅临危不惧,均奋力搏战, 拼死抗敌,予日军以重大杀伤。在鏖战中,左宝贵身负重伤,血透征衣,仍裹创再战;继而胸部、喉部连续受伤,壮烈牺牲。左宝贵牺牲后,清廷降旨,准照提督阵亡例从优议恤,入祀昭忠祠,赠太子少保衔,赐谥号“忠壮”,事迹付国史馆立传。并给骑都尉兼一云骑尉, 袭次完时给予恩骑尉,世袭罔替。赠其曾祖父左天增、祖父左凤友、父左士荣皆为振威将军,封其叔父左士宏为建威将军。1895年(清光 绪二十一年),清廷拨款在其故里地方集修建了衣冠冢。

累死青楼 发表于 2016-3-1 07:11

好帖并不多见,这次却被我遇见了,既然来了,留下大名闪人。

老甜甜 发表于 2016-3-1 09:53

楼主见识高远,远不是我这个小白能比的,在您面前,才知道自己有多么的不足,很想和你结交一番,却不知你怎么联系,特地留下大名,盼望楼主有朝一日能够看我一眼!

我是我是妈生的 发表于 2016-3-1 14:35

放眼当今天下,又哪里找得到这样的绝世好帖?某虽不才,在这样的好帖上,也愿意留下脚印一个!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平邑竟然出过这么多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