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4-6-8 22:10

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的高考

60年代:一个县区就一两个班 考试要到90里外的地方
    谈起51年前参加高考的往事,今年71岁的李信仍然记忆犹新,“我是63年参加的高考,那时候我们一个县区就一两个高考班,大学生也相对于很少。”
  当时还在诸城的李爷爷记得他当年去考军校的时候是头一天就去了考点,“因为要到90里地外的地方考试,头一天我就背着干粮,坐汽车去了,考完又坐汽车回来了。”
  “那时候也没有父母的陪伴,我就一个人上的‘战场’。”李爷爷说。
    70年代:备考时间不足两个月 父子携手上考场
    1977年,停顿10年的高考恢复,当年的12月11日至13日,全国570万考生争夺27万个大学生名额。1978年7月,又有610万人进入考场。高考热持续升温。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市民吴森也是在这一年参加的高考,“因为当时只有不到两个月的准备时间,考试前连书都没有买齐。有资格报考的人蜂拥而至,甚至不少父子、兄弟、师生携手同进一个考场。”
  虽然最终没有被录取,但吴森对能在恢复高考第一年参加高考仍十分激动,觉得这也是人生难得的体验之一。
    80年代:“二八”飞鸽自行车去送填报志愿靠估分
    从事传媒行业的张慧告诉记者,“80年代末,那时候高考填报志愿采用的是估分填报。也就是在分数还没有出来的情况下对自己的成绩进行估测,然后根据估分成绩来填报大学。运气好了,也许分数不高也能进入名校,运气不好的情况下,就是考上高分也会名落孙山。”
    谈起当年的高考,张女士有许多说不完的话:“还记得当时我爸骑着‘二八’飞鸽自行车去送我,在路上还不停鼓励我。高考在我们那代人身上是神圣的。”
    90年代:高考实行“3+X”为高考默默奋斗
    1999年,对于许多考生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开始,并揭开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序幕。实行“3+X”的高考模式,考后填报志愿。
    从事教育多年的孙成田回忆说:“背不完的公式,写不完的作业,我们在教室里默默地围着高考而奋斗。我清楚地记得,当年我参加高考的时候,还是有些紧张的,尽管我整个高中生活都是在拼搏中度过的,高考成绩公布,跟我预想的差不多。”
    00年代:家长比考生还忙高考成为一种“甜蜜负担”
    “我是2008年考取的大学,那时候上辅导班、吃营养餐、买补品,单单这几样花销,家里就花了不下五千元。还得提前研究成绩下发时间,录取政策,报考志愿等等。”在一中考点门口陪表弟考试的齐齐说。
    对独生子女期望过高、就业环境竞争的不断加剧,刺激着家长把高考变成了一场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各式补习班、私家车接送、风靡一时的营养餐。加注在考生身上的筹码越来越多,父母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我考完试父母还在说,那时候高考都俨然成为他们的‘甜蜜负担’了呢。”齐齐说。


比刀郎还冲动 发表于 2014-6-8 22:12

发发呆,回回帖,工作结束~

骑牛撞交警 发表于 2014-6-29 12:00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在这里!

累死青楼 发表于 2014-7-15 19:46

脱掉你脆弱的外套,你会发现,新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我一贱你就笑 发表于 2014-7-16 02:41

小白一个 顶一下顶起顶起顶起

萌动中 发表于 2014-7-16 13:55

好,很好,非常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的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