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笑颜 发表于 2014-3-26 11:07

临沂11位古稀老人义务修水渠 自掏腰包10天修580米

    3月21日,临沂市莒南县板泉镇新河里村一条长达580米的排水渠历时半月,终于修建完成了。在常人看来,建筑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修一条排水渠实在没什么好说道的,但如果我告诉你,这条贯穿全村的排水渠是村里11位古稀老人用自己的双手一砖一石“浇筑”而成,你会不会觉得这条水渠有了几分别样的色彩呢?

    看着眼前这条长长的排水渠,王汉太老人有许多话要说
村里出了一支特殊的修渠队“老王,休息一会吧,这么大年纪了,可别累着。”几天前,板泉镇新河里村村西南的田地边上,一片热火朝天的建筑场面,10多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一丝不苟地修建着一条排水渠,村支书王金江劝说一位身材瘦小的老人别太拼命,注意休息。“没关系,我还不算太老,干劲足着哩。”瘦小的老人憨笑着回答。这位“不算太老”的老人名叫王汉太,今年74岁,在得知村里要修排水渠的事情后,他是第一个响应号召报名参加修渠的村民。在这支修渠的队伍当中,王汉太的确不算太老,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王朋理今年已经是82岁高龄,但他依然坚持每天出现在施工现场,和大伙一样挥洒着汗水。排水难,田地里经常颗粒无收“这条排水渠可是解决了我们村的大问题了。”看着这条凝聚着村民们心血与汗水的排水渠,王金江感慨万千。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一切还要从头说起。新河里村位于莒南县板泉镇西南的三河交界处,过去仅依靠一条土沟排水,由于村里资金匮乏,长久以来一直缺乏维护。久而久之,土沟的垃圾和淤泥慢慢堆积,每逢雨天,整个村子积水难排、污水倒流,到了夏天更是散发着难闻的恶臭,严重影响村民的生活。不仅如此,排水难导致的更为严重的问题就是田地里的粮食作物无法保证正常生长。“冬天雨水少,还强点,要是到了夏天,雨水一多,那整个田里就是明晃晃的一片,全是水,根本排不出去,地里经常是颗粒无收。”王金江对记者说道,村西南整整100多亩土地,是村里大部分人的口粮田,就是因为排水难,让大家守着口粮田却吃不上粮食。这一困扰大家已久的问题,让村民们苦不堪言。今年开春,结合市里迎淮工作的安排部署,村两委下定决心重新修建排水渠,彻底解决村里的排水难问题。出钱出力,老人们毫不含糊“事情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王金江告诉记者,修水渠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缺乏资金,“没办法,村里的集体经济薄弱,空有雄心壮志,却无米下锅,任谁也干不成事啊。”王金江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缺人,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土沟里的垃圾和淤泥由于长久的堆积几乎已经与田地持平,重新清理、挖掘、修建绝对称得上一项大工程,就凭村里剩下的这些老幼妇孺,能行吗?可能连王金江自己都低估了村民们修渠的热情,正在镇上柳编厂打工的该村村民王汉太听到这个消息后,连夜赶回家里报名参加修渠队伍,不仅一分钱工钱不要,还自掏5000元钱,垫付了资金缺口。不仅如此,他又联系厂里其他几位同村的老人,组成了一支“临时修渠队”,赶回村里接过整个清淤修渠的任务。一下子,钱和人都有了。“俺们老哥几个腿脚还利索,听说村里建排水渠有困难,就决定一起回来出把力。”老党员、老复员军人王汉太对记者说道。在他的带领下,11名均已年过古稀的老人们甩开膀子,有的清淤泥,有的垒石板,有的抹水泥,仅用了一个多星期就建起了这条580米长、1米宽、1米深的排水渠。排水渠修好了,村里的难题解决了,每一位村民们的脸上都布满了喜悦,少了“水患”的困扰,眼前绿油油的麦田到了秋天必然会变成一片金色的海洋。 

暗语幽痕空梦 发表于 2014-3-26 11:38

OMG!介是啥东东!!!

莪裑边没絠伱 发表于 2014-4-8 08:14

专业抢沙发的!哈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临沂11位古稀老人义务修水渠 自掏腰包10天修58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