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笑颜 发表于 2014-3-17 10:47

农民工文化生活单调 临沂专家:送文化需"量体裁衣"

  作为一个商贸物流大市,临沂市农民工数量庞大,从3月11日开始,记者先后到建筑工地、零工市场和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对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记者发现睡觉、拉呱、打扑克成为农民工主要的文化娱乐方式。农民工的文化生活为何单调?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有何期待?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身处城乡“夹层”,城市文化消费成本高、交通不便、空闲时间少等因素,让他们对城市的文化娱乐方式“水土不服”。但作为城市建设的一分子,他们同样也期盼自己的文化生活能多点色彩。   问卷调查:上网、下棋、打牌是农民工最喜欢的娱乐方式 仅有1人去过电影院  为了清楚了解进城务工人员文化生活的现状,近日,本报根据我市的普遍情况,特别制作了一份关于《进城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调查问卷》在采访中发放。记者在外地到临沂务工人员、临沂本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区本地零工人员等几种农民工群体中共发放了60份问卷,但是收回的有效问卷仅有31份。在邀请填写问卷时,很多农民工对此不感兴趣,虽然问卷的问题比较简单,但是很多人依然表示“看不懂”。  据调查,农民工学历普遍较低,很多年纪50岁以上的几乎不识字,初中及以下学历占被调查者的80%。在“最喜欢的文化娱乐方式”中,100%的人填写了“上网、下棋、打牌”等几个项目,虽然64%以上的人收入在“每月2500-4000元”以上,但是“用于文化消费的金额”有70%以上的人选择了“每月31-50元”以下。而且在临沂到电影院看过电影的人仅有1人,74%的人连电影票的价格都不知道。同时,90%的被调查者没去过城市的“图书馆或者大型书店”,去过的人也是陪孩子一起去的。  由于被调查者大多是零工,很多人没有雇主企业,但是也有75%的人希望自己能“被动参与各种文化娱乐活动”。  综合各种数据显示,我市农民工的文化生活非常单一,对于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没有太高要求,但是大多人愿意参与到各种文化活动中。能有“稳定收入”、“高收入”是他们所有人的愿望。  务工者说:“书看不懂,看电影太贵” 选择“单调”农民工也很无奈  3月12日晚,记者在临沂零工市场遇到了来自平邑的孟祥会。在行情好的时候,干装卸的他每月能挣到6000多,就算在淡季,他每月的收入也平均能到3000元以上。尽管收入不菲,但在文化消费方面,他却对自己有点小气。  “我平常最喜欢的就是晚上吃完饭后,跟工友一起打会牌。”从农村走到了城市,出来打工多年的孟祥会却不敢奢想自己也能拥有城里人的文化生活。他直言大家一起打牌的时候很热闹,既得到了放松还可以与工友们交流感情。  “30块钱一张票,太贵了!”当和记者谈论起看电影的话题时,他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虽然挣的多了,但那都是血汗钱,大家都不愿意在这方面乱花钱。我们文化水平也不高,书看不懂,看电影太贵,城里的这些文化娱乐方式并不适合我们。”孟祥会说。  在江泉高架桥建设工地,来自湖北恩施的打工者张林波同样对这座城市充满了陌生感。“我们白天都在工地干活,只有晚上有时间。城市里免费开放的图书馆、博物馆白天才开门,就是想去也没时间。”张林波告诉记者,作为城市建设的一分子,他希望政府能将适合农民工群体的文化服务项目送到他们身边,让农民工群体的业余生活不再单调。  专家建议:送文化要按农民工需求“量体裁衣”让被边缘化的农民工找到精神所属  在采访中,不少农民工对业余文化生活充满了渴望。“要是城里人把不看的书报杂志送给我们看就好了。”“现在有的地方在搞民工业余学校、民工影院、民工图书室、送演出到工地等活动,这就很不错,要是我们这里能经常有这样的活动该多好啊!”来自兰陵县的农民工马化勇说出了心中的渴望。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在文化投入上下大力气,在乡村建起了文化大院、农民书屋,城市里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广场等也相继投入使用。但对于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农民工来说,他们尴尬地处在了城乡文化的“夹层”。如何才能解决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临沂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郭星表示,让被边缘化的农民工找到精神所属,就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文化需求“量体裁衣”。  “在收入提高后,农民工也会产生新的文化需求,但在农民工集中的建筑工地等地方,适合他们的文化设施和服务项目非常少。”郭星表示,目前市内不少建筑企业对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重视程度不够,提供的服务也非常少,让农民工难以找到“归属感”。  郭星认为,农民工同样渴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他们不去图书馆,并不是他们不喜欢看书,更多的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图书馆在哪,不知道怎么办理借书证,不知道有没有适合自己看的书。”她表示如果图书馆能挑选适合农民工阅读的书籍开辟一处专门的阅览室,在每天晚上免费向农民工开放,那么农民工肯定不会再觉得图书馆“高高在上”了。  按农民工的实际需求“量体裁衣”,将他们喜欢的文化服务项目送到身边,在郭星看来,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组织,在以后的“送文化”活动中都要多动脑筋。

公主牵老牛 发表于 2014-3-17 10:52

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泽地。

蜡笔小旧 发表于 2014-4-19 10:05

元芳你怎么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农民工文化生活单调 临沂专家:送文化需"量体裁衣"